随着2月18日下午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山东结束“两会时间”,2019年全国31省份“两会”全部落幕。
各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梳理总结了2018年工作取得的哪些文旅“成绩”?2019年,各地设定了怎样的文化和旅游目标?对“文旅融合”“乡村旅游”等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作出了哪些安排?
看点一:2018年多地旅游产业“成绩”喜人
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除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未公布相关旅游业发展数据之外,其余多地2018年旅游业蓬勃发展,相关发展指标创新高,“成绩”喜人。
如河北全年旅游业总收入7636.4亿元、增长24.4%。内蒙古游客人数和旅游业收入连续10年两位数增长。辽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达到35个,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3%。吉林加快寒地冰雪经济、避暑休闲产业和全域旅游发展,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增长15.2%、20.1%。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冰雪旅游节事,旅游知名度明显提升。黑龙江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4亿人次,增长12%;实现旅游收入2253亿元,增长18%。
浙江全年接待游客6.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万亿元。安徽旅游总收入增长16.8%。福建旅游总收入增长超过30%。江西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9.7%、26.6%,美丽风光加快演绎成“美丽经济”。
河南旅游总收入增长20.3%。湖北旅游综合收入6200亿元,增长12.4%;恩施“旅游+”扶贫模式入选联合国减贫案例。湖南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12.5%和16.5%。
广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国内外游客增长30.6%。”
海南“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与香港共同启动旅游、经贸等10个领域合作。入境旅游免签放宽到59个国家,停留时间延长至30天,由团队放宽为个人免签。创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运营模式;中国旅游集团总部落户海南。旅游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7627.4万人次,增长11.8%;旅游总收入950.2亿元,增长14.5%;其中,入境游客126.4万人次,增长12.9%。
重庆召开旅游发展大会,举办第九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和全球旅行商大会,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31%。四川2018年新增世界地质公园1处,新创AAAA景区35家,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贵州新增4A级以上景区11家,梵净山成为5A级景区,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0.2%和33.1%。
云南全面启动“旅游革命”,“一部手机游云南”成为智慧旅游的标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形成压倒性态势,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次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增长20%和22%。
“冬游西藏”成效显著。西藏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3368.7万人次,增长31.5%;实现旅游收入490亿元,增长29.2%。
陕西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6.3亿人次,增长20.5%,旅游总收入5994.6亿元,增长24.5%。甘肃2018年全面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文化旅游产业增势强劲,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3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分别增长26%和30%以上。青海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旅游人数和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旅游关注度持续提升。新疆旅游人数突破1.5亿人次、增长40%以上。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对比相关数据后,“中经文化产业”发现,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旅游业综合收入同比增长超过全国增速水平。
在旅游总收入方面,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看,浙江省全年接待游客6.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万亿元,处于领跑地位。而新疆2018年旅游人数突破1.5亿人次,增长40%以上,增速最快。
看点二:2019年聚焦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人们在感叹“诗和远方终于走到了一起”的同时,也不禁疑问文化和旅游怎么结合?还需要多长时间的摸索?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后发现,多地因地制宜,给出了自己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答案”。
山西提出要全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全方位对接。深化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涉旅文物保护单位“两权分离”。挖掘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文化内涵,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加强文创产品开发,加快推进非遗和演艺进景区,打造高品质文旅“产品包”“景点群”和“线路套餐”。抓好晋中、忻州等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开展好右玉、左权、太原西山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试点工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旅产品融合、业态融合和产业重构。
四川提出要发展文化旅游经济。启动文化旅游资源普查,规划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加强巴蜀文化资源转化,推进旅游演艺和非遗等文创产品开发。办好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等活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开展成都文化旅游名城和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发展乡村、红色、康养、生态等旅游。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特色化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强化文化旅游市场规范和安全管理。
吉林提出,在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医疗养老等领域推出一批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要在“一主、六双”规划指导下,再造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新优势,努力把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黑龙江提出加快推进智慧旅游,鼓励发展民宿,搭建文化和旅游云平台,利用APP、微信公众号、专业网站等平台建立评星机制,用消费者评价倒逼各类市场主体改进提高服务质量。文化产业要以文旅企业梯度成长培育计划和小微企业成长工程为牵动,培育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
江苏明确: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建好用好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办好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深化全域旅游创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浙江提出着力推进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文化旅游、能源环保等五个千亿投资工程,实施一批产业大项目,提升八大万亿产业竞争力。
福建提出2019年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旅游演艺市场,扶持体育产业加快发展,办好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足球世界杯,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更好满足群众文体消费需求。
湖南提出促进文旅融合,推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丝路荷花国际文化旅游城等重点项目。 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支持33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
贵州提出巩固提升“多彩贵州”品牌,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引领全域文旅产业发展龙头企业。
陕西提出2019年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打造国际一流旅游中心,加快建设1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县,积极创建延安革命纪念地等5A级景区。
甘肃明确:2019年文化旅游产业,完成兰州黄河风情线三年提升工程年度任务,启动读者大道精品文化街区建设。完成8个大景区改革建设年度任务,力争张掖丹霞创建为5A级景区,争取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和官鹅沟通过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启动拉卜楞寺和敦煌雅丹等5A级景区创建工作。
加快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坚持世界级定位,进行一体化打造,完善路网结构,彰显文脉内涵,提升瓜州、肃北、阿克塞、敦煌西线景区品质品位。
高水平办好敦煌文博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暨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等品牌节会,进一步放大节会拉动效应。
青海明确提出要努力繁荣文旅产业。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把握文化脉络,提炼文化主题,展示和传播昆仑文化、河湟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实施青海解放70周年文艺创作工程,推出一批反映巨大发展成就和新青海精神的精品力作。办好文化旅游节。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打造和提升“青绣”品牌。推进青海之窗文旅城、循化撒拉尔水镇等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项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和景点。
看点三: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各地在交出2018年公共文化服务“成绩单”的同时,也对2019年工作做了安排。
“中经文化产业”了解到,2018年,安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新成绩,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四川2018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成都城市音乐厅建成投用,四川大剧院、艺术博览园等加快建设,又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错时延时开放,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送戏下乡服务群众3800多万人次。陕西2018年加快完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文化下乡演出1万多场,铜川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宁夏2018年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吴忠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9年,北京将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实体书店等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和运营,打造书香北京。
天津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提出,建成开放国家海洋博物馆,完成市少年宫新址改建工程,加快推进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交响乐团迁址扩建和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加强非遗文化传承保护。
河北表示要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组织各级各类演出1万场次以上。办好第17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加强基层图书馆、文化馆建设。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辽宁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提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程。推进县级融媒体建设,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演艺等事业。
湖北提出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推动文艺创新,繁荣文艺创作。推进基层“五馆三场”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上海提出,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世博文化公园建设,开工建设大歌剧院、马术公园,建成程十发美术馆等文化设施。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9年,安徽将加快建设省文化馆新馆,建成开放省美术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完善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浙江明确,要开展文化惠民,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创建文化强镇30个、文化示范村(社区)89个。新建农村文化礼堂3143个。此外还有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等。
江西提出要建成并运营省文化中心,基本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
贵州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向基层延伸,开展更多的文化下乡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传统村落保护,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阳明文化、生态文化。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看点四:乡村旅游备受青睐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既融合三产,又紧密连结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全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依然备受青睐。
2019年,吉林提出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引领,支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
辽宁提出要推进乡村旅游、温泉旅游、滨海旅游、冰雪旅游提质升级。
上海表示要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重庆2018年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分别增长32%、21.3%。2019年要着力促融合,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做优做精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扩大农产品外贸,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
河北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行业领军企业,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江西提出着力打造稻米、果业、蔬菜、畜牧业、水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6个超千亿产业。
海南表示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培育和挖掘农业、旅游、黎苗文化等有基础、有潜力、有特色的产业,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以共享农庄为载体,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甘肃2018实施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69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0个,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39万户。2019年将新建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联结大景区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景观廊道,实施旅游交通“通路、改站、畅游、智联”四大提升工程。
宁夏明确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培育乡村旅游、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新模式。
▲ 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刘园香/摄
看点五:关注文创产业与文创产品开发
近年来,各地文创产业快速发展,文创产品,特别是流行时尚的文创商品,纷纷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国内多地也开始结合地方特色,布局文化创意产业,推出相关的文创产品。
2019年,北京要制定文创街区建设导则;
山西提出挖掘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文化内涵,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加强文创产品开发,加快推进非遗和演艺进景区,打造高品质文旅“产品包”“景点群”和“线路套餐”。
上海表示要深化落实“文创产业50条”。
湖南表示要推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四川表示要加强巴蜀文化资源转化,推进旅游演艺和非遗等文创产品开发。
江西表示要加强文创衍生产品开发和交易,统筹加快“赣鄱文化生态云”建设,壮大文化赣军。
福建提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培育一批文化创意、工艺美术和广播影视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特色文创和影视基地,打响福建文化品牌。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
广东表示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新闻出版、影视动漫等优势产业升级,培育智慧广电、数字出版、网络文化、移动新媒体等文化新业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看点六:有序发展特色小镇
2016年7月,《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发布,拉开了特色小镇大发展的帷幕。根据规划,到2020年国家将培育1000个左右包括旅游、科技、物流、教育文化等各具产业特色的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在大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迅速响应,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布了各地方特色小镇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文件。
2019年,各地继续布局特色小镇,也更加注重构建特色小镇产业链条。
北京提出制定文化特色小镇、文创街区建设导则,推动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创意小镇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吉林表示要抓紧推进北大壶投资500亿元滑雪度假小镇、通化万峰滑雪小镇等滑雪综合区建设,保障吉林市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常年对外开放。
江西支持景德镇加快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和“航空小镇”,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
云南表示要多点发力,协同推进,大力构建“大健康+全域旅游+康养+特色小镇”链条。建设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打造最美丽省份重要载体、全域旅游重要目的地,形成县域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从规划抓起,从清洁做起,从群众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献礼工程,扎扎实实打造一批名符其实的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重点围绕“干净、宜居、特色”三大要素,聚焦功能优化完善、环境美化亮化、管理服务提升、民族文化保护等,用3年时间对全省县城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每年评选表彰一批“美丽县城”。持续大力抓好特色小镇和康养小镇建设,每年评选表彰15个高质量示范特色小镇。
广西表示要推进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抓好会仙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小镇、乐满地文化旅游康养综合体等重大项目。
陕西2019年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培育建设50个县域示范工业集中区,持续抓好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有序发展特色小镇。
▲特色旅游小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看点七: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品
1月3日至4日,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作工作报告。2019年工作安排方面,他指出要紧紧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开展创作、演出、展览、宣传等文化和旅游活动,组织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努力营造欢乐祥和的良好氛围。
一些地区也对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品做了部署。
天津将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组织一批大型文艺展演、展览和展映。
黑龙江提出2019年要办好庆祝建国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继续推出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老会堂等系列演出及重点景区驻场演出。
安徽明确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作品创作及展演展映。
江西表示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创作、演出、展览、宣传等活动,办好第七届江西艺术节。
山东也表示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动现实题材、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推广和展演,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
看点八 大力推进“厕所革命”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这些简短话语无不折射一个道理:小厕所,大民生。
多地2019年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厕所革命”作为改善旅游环境、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吉林提出2019年改造农村户用厕所30万户。
江苏提出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扩建城市公共厕所800座、旅游厕所1165座,新增农村公共厕所6000座,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15万座以上。
云南表示要狠抓“厕所革命”,让生活更文明更美好。认真组织、强力推进,确保“五一”前全面消除A 级以上景区旱厕,年内实现重点旅游城市A级厕所全覆盖。
广东表示要大力推进“厕所革命”。
宁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多措并举完善公共照明、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
青海表示要打造智慧旅游,加快自驾车营地、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自驾车旅游示范省。
新疆提出要提高旅游保障水平。统筹疆内疆外、线上线下,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完善旅游营销网络;着力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制约问题;着力解决上厕所难、停车难、加油难、通讯信号不畅等问题。
小结
上述梳理的八大看点,简单总结了2018年各地旅游产业发展成绩,并透视各地2019年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思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019年各地文旅产业又会有怎样的成绩取决于各地对当地“两会”重要精神的落实程度。“中经文化产业”也将持续关注各地“两会”中2019年相关文化和旅游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