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细雨。
细雨绵绵,雨随风落,润物无声。
那些被时光遗忘的绝美古村落,在烟雨斑驳淋漓的水汽弥漫中,若明若暗,色彩愈发微妙而意境丰富,宛若一幅幅古朴的江南水墨画卷。
▲蒼坡村
始建于公元955年,现存的苍坡村是南宋淳熙五年,国师李时日设计的,有八百多年历史。近千年的沧桑风雨,却旧颜未改,笔架山、墨池、砚台、笔街、纸村,整个典雅村落就如同文房四宝,静居山水。
▲茶園坑古村
建村已有600多年,村庄建筑古色古香,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依山而建,呈梯级上升,再加上村庄两边是隆起的小山岗,所以从溪对面向村庄望去,仿如一把古代皇帝坐的“金交椅”。
▲大柯村
这里空气清新,生态完好,黄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于山坡梯田间,形成独特的明清浙南山区古村风貌。因为是有名的摄影创作基地,走在村里的路上,偶然遇见老人家,见我们这样带着相机前来的,会熟门熟路地告诉我们最佳拍摄点在哪。
▲公盂村
公盂村旧名贡盂,最早有记载是在明代。
四面奇峰环绕,梯田层层叠叠,老村散落其中。这现只有15户人家居住,徒步2小时才能到。这里不通公路,部分路段没有手机信号。原始的泥路和石阶,是上山唯一的一条路。正因如此,这里保存着最原始的风貌,以及最为可贵的宁静。
▲高遷村
高迁建于元代,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四合院式的建筑一个连着一个,白墙黛瓦,窄窄的弄堂宅院、门堂,巷道深深,很有江南的韵致。在门堂里、窗棂上随处可见的雕刻,做工十分精细,或古拙、或飘逸、或简、或繁复,无一不恰到好处。
▲根坑石寨
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云和建县之前就有人居住。走进石寨的小巷,一堵堵石墙扑面而来,让人猝不及防。卵石砌成的村道,弯弯曲曲消失在小巷深处。石寨有一条地下暗河,并在地表上形成了两口泉井,泉水清澈,常年不竭,掬水而饮,如嚼冰雪。
▲塔頭底村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泥墙黑瓦,砖木巧构的塔头底古建筑群虽谈不上巍峨堂皇,精美绝伦,但也是错落有致,极具匠心。随脚踏进一个又一个大院,令人不由自主追寻着大屋往昔的辉煌。所有的大院都是大门敞开的,甚至房门也都没上锁,乡村淳朴是为远古遗风。
▲五裏嶴村
在上世纪80年代,央视曾在此拍摄渔村专题片,石屋即享有盛名。这里的石屋浑然天成,屋咬山,山抱屋,有的干整重叠,有的突兀而了,高低有序,极富节奏感,构成一个迎风搏浪的石雕群体。充满浓厚海岛渔村村落的古朴气息。
▲梧溪村
梧溪以溪为名,始建于公元1209年,建村迄今已有700愈年的历史。溪流过境,“梧溪桥”凌空横架,犹如彩虹,把东西两庄连成一体。现存富相国祠,文昌阁等多处名胜古迹。同时,该村也是一个畲族文化村。
▲碗窯村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当时浙南青花瓷主产地。该村融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庙古戏台于一体,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商品经济萌芽时期以手工业工场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态,堪称人文景观一绝。
▲下樟村
下樟史称云坞古村,有千年历史。
坐落“双龙飞瀑”顶端半山坞坳之中。“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描绘了这里田园风光的无限意境。村内天然景点连绵不绝,秀水奇岩怪石、白云茂林修竹,宛若人间仙境,恰似世外桃源。
▲巖下村
《中国国家地理》评为浙江最美的五个古村落之一。
坐落巍峨险峻的百丈岩下幽谷中,石头垒筑而成石屋依山傍水,呈点状散列,被山间林海所环绕。别具一格、浑然一体的石屋、石桥、石道、石磨坊用材简洁,古朴粗犷。现存的石头屋有200余,古民宅28处,最老的四合院已有300余年。(来源:特色小镇投资)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SCCTT海峡文创智库网的内容所有权归属原作者。SCCTT海峡文创智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CCTT海峡文创智库对观点赞同或支持。部分经网络转载内容,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参与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400个字符